國內不法閥門制造商假冒“天”字牌閥門由來已久,且有愈演愈烈之勢。以今年為例,掛有“天”字招牌的閥門在國內市場的銷售額,保守估計也不會少于2億元,而天津市閥門廠自己銷售出去的閥門僅為3500萬元。也就是說,眼下招搖過市的“天”字閥門,起碼有八成是冒牌貨。
如何解釋這一反客為主的怪現象,天津市閥門廠廠長金成接受記者采訪時,道出了其中的奧秘。
制假者更懂得追求名牌效應
名牌就是效益,尤其在消費者追捧名牌的今天,假冒名牌才能謀取更多的非法回報。金成認為,之所以總有一些制假企業死盯住“天”字閥門不放,最大的誘惑來源于“天”字牌是國內閥門中的名牌,不僅有很高的知名度,且有很大的市場需求。
金成告訴記者,天津市閥門廠成立于1958年,在計劃經濟時期,按其規模居國內同行業第三位,曾以研制出中國第一臺中壓鑄鋼球閥,率先引進美國馬克公司技術,并按API標準制造出遠銷海外的鑄鋼閘閥,長時間擁有蝶閥、截止閥、止回閥和專用非標閥門的領先技術而蜚聲國內外。“天”字牌也由此成為一塊金字招牌,深受冶金、石化、火電、水電、城鄉供排水等眾多領域用戶的青睞。
進入市場經濟時代,老國有企業受體制、機制等因素的制約,經營狀況日趨艱難。盡管如此,天閥依然憑借多數閥門企業難以擁有的專業人才、專業技術、專用大型裝備的優勢,走上保名牌之路。同時,還加快了技術創新的腳步。在年年有新品問世的基礎上,今年,他們又成功地研制出中國第一臺機電一體化的ECQ30DN1200液控重錘球閥,這一專利產品滿足了國內高水頭水電站、高揚程水站無需動力源就能緊急關閉閥門的急需,且價格僅為進口同類產品的五分之一到七分之一。
金成說,正因天閥多年來堅持不懈地為“天”牌產品注入高科技含量,因此,“天”字牌閥門也越發受用戶青睞。與此同時,制假者也盯上了“天”字牌閥門。
自身產能不足制假者有機可乘
縱觀國內閥門市場,用戶對“天”字牌閥門的需求不會低于2億元,而天閥的產能,去年為2800萬元,今年增幅較大,也不過是3500萬元,較之2億元的需求,尚有1.6億多元的缺口。金成認為,恰恰是這1.6億多元的缺口形成的市場真空地帶,成為制假者得以泛濫的土壤。
金成說,天閥作為一家有著48年歷史的老國有企業,至今仍沿襲舊制,長期背負著冗員和債務包袱。雖有人才、技術、裝備和品牌優勢,卻因資金嚴重短缺,使天閥的優勢難以充分發揮,無力擴大再生產,銷售額只能在3000萬元左右徘徊。在這一體制下,要想貸款或吸引其他性質的資本無異于天方夜譚。以天閥有限的產能去面對廣闊的市場需求和無處不在的假冒產品,確實感到十分地無奈。
為了把有限的資金與領先的技術和現代化的大型裝備有效地結合起來,今年,他們又不得不給企業的產品重新定位,只干別的閥門企業干不了或干不好的產品。如機電一體化的重錘球閥明年就要達到1200萬元的銷售收入,而其他類型的閥門就只好位居其次。至于那些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產品,雖說仍有很大的市場空間,但因受資金短缺的制約,他們只好忍痛割愛,這無疑又給制假者留出了更大的空間。
金成坦言,有那么多假冒的“天”字牌閥門充斥市場,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產能不足的天閥拱手相讓的。
改制引資才是天閥的出路
冒牌的“天”字閥門充斥市場,總有一天會壞了天閥的名聲,砸了“天”字的招牌。對此,金成憂心忡忡。他認為,加大打假力度是必要的,但關鍵還在于自身的擴能放量,確保正宗“天”字閥門在市場上的供需平衡。
至于如何實現擴能放量,金成心里最有數。他掰著指頭說,論人才、論技術,天閥是一流的;論裝備,不用說小閥門廠,就是大一些的閥門企業也難以匹敵。天閥惟獨缺少資金。但要獲得資金,固守著這個老國企很難。即使是爭取到有限的貸款,在現行體制下,也會被現有冗員和債務吃掉。因此他認為,處在競爭行業的老國企改制已到了緊要關頭,否則就會被拖死、耗死。天閥也不例外。雖說天閥今年的銷售收入達到3500萬元,但相對于在冊的700多名員工和在崗的200多名員工來說,也只是勉強地“活”著。只有通過改變體制,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才能卸掉包袱,吸納資金。有了充足的資金,就能激活存量資產,實現人才、技術、裝備與市場的重新整合,形成更大的綜合競爭實力。也惟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避免冒牌貨對正宗產品的傷害,才能真正拯救“天”字閥門這塊金招牌。
金成表示,現在給天閥注入2000萬元資金,明年就有把握將銷售收入干到6000萬元。若改制到位,資金充足,用不了幾年,就能把銷售收入干到2億元。倘若金成的愿望能實現,以假冒“天”字閥門為營生的制假者的末日也就到了。
如何解釋這一反客為主的怪現象,天津市閥門廠廠長金成接受記者采訪時,道出了其中的奧秘。
制假者更懂得追求名牌效應
名牌就是效益,尤其在消費者追捧名牌的今天,假冒名牌才能謀取更多的非法回報。金成認為,之所以總有一些制假企業死盯住“天”字閥門不放,最大的誘惑來源于“天”字牌是國內閥門中的名牌,不僅有很高的知名度,且有很大的市場需求。
金成告訴記者,天津市閥門廠成立于1958年,在計劃經濟時期,按其規模居國內同行業第三位,曾以研制出中國第一臺中壓鑄鋼球閥,率先引進美國馬克公司技術,并按API標準制造出遠銷海外的鑄鋼閘閥,長時間擁有蝶閥、截止閥、止回閥和專用非標閥門的領先技術而蜚聲國內外。“天”字牌也由此成為一塊金字招牌,深受冶金、石化、火電、水電、城鄉供排水等眾多領域用戶的青睞。
進入市場經濟時代,老國有企業受體制、機制等因素的制約,經營狀況日趨艱難。盡管如此,天閥依然憑借多數閥門企業難以擁有的專業人才、專業技術、專用大型裝備的優勢,走上保名牌之路。同時,還加快了技術創新的腳步。在年年有新品問世的基礎上,今年,他們又成功地研制出中國第一臺機電一體化的ECQ30DN1200液控重錘球閥,這一專利產品滿足了國內高水頭水電站、高揚程水站無需動力源就能緊急關閉閥門的急需,且價格僅為進口同類產品的五分之一到七分之一。
金成說,正因天閥多年來堅持不懈地為“天”牌產品注入高科技含量,因此,“天”字牌閥門也越發受用戶青睞。與此同時,制假者也盯上了“天”字牌閥門。
自身產能不足制假者有機可乘
縱觀國內閥門市場,用戶對“天”字牌閥門的需求不會低于2億元,而天閥的產能,去年為2800萬元,今年增幅較大,也不過是3500萬元,較之2億元的需求,尚有1.6億多元的缺口。金成認為,恰恰是這1.6億多元的缺口形成的市場真空地帶,成為制假者得以泛濫的土壤。
金成說,天閥作為一家有著48年歷史的老國有企業,至今仍沿襲舊制,長期背負著冗員和債務包袱。雖有人才、技術、裝備和品牌優勢,卻因資金嚴重短缺,使天閥的優勢難以充分發揮,無力擴大再生產,銷售額只能在3000萬元左右徘徊。在這一體制下,要想貸款或吸引其他性質的資本無異于天方夜譚。以天閥有限的產能去面對廣闊的市場需求和無處不在的假冒產品,確實感到十分地無奈。
為了把有限的資金與領先的技術和現代化的大型裝備有效地結合起來,今年,他們又不得不給企業的產品重新定位,只干別的閥門企業干不了或干不好的產品。如機電一體化的重錘球閥明年就要達到1200萬元的銷售收入,而其他類型的閥門就只好位居其次。至于那些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產品,雖說仍有很大的市場空間,但因受資金短缺的制約,他們只好忍痛割愛,這無疑又給制假者留出了更大的空間。
金成坦言,有那么多假冒的“天”字牌閥門充斥市場,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產能不足的天閥拱手相讓的。
改制引資才是天閥的出路
冒牌的“天”字閥門充斥市場,總有一天會壞了天閥的名聲,砸了“天”字的招牌。對此,金成憂心忡忡。他認為,加大打假力度是必要的,但關鍵還在于自身的擴能放量,確保正宗“天”字閥門在市場上的供需平衡。
至于如何實現擴能放量,金成心里最有數。他掰著指頭說,論人才、論技術,天閥是一流的;論裝備,不用說小閥門廠,就是大一些的閥門企業也難以匹敵。天閥惟獨缺少資金。但要獲得資金,固守著這個老國企很難。即使是爭取到有限的貸款,在現行體制下,也會被現有冗員和債務吃掉。因此他認為,處在競爭行業的老國企改制已到了緊要關頭,否則就會被拖死、耗死。天閥也不例外。雖說天閥今年的銷售收入達到3500萬元,但相對于在冊的700多名員工和在崗的200多名員工來說,也只是勉強地“活”著。只有通過改變體制,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才能卸掉包袱,吸納資金。有了充足的資金,就能激活存量資產,實現人才、技術、裝備與市場的重新整合,形成更大的綜合競爭實力。也惟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避免冒牌貨對正宗產品的傷害,才能真正拯救“天”字閥門這塊金招牌。
金成表示,現在給天閥注入2000萬元資金,明年就有把握將銷售收入干到6000萬元。若改制到位,資金充足,用不了幾年,就能把銷售收入干到2億元。倘若金成的愿望能實現,以假冒“天”字閥門為營生的制假者的末日也就到了。
